推广 热搜:
您的位置:首页 > 宠物百科 > 宠物资讯 >

中华眼镜蛇特点及生活习性

2024-10-11宠物资讯
关键字:动物百科
中华眼镜蛇(眼镜蛇科眼镜蛇属动物)一般指舟山眼镜蛇。舟山眼镜蛇(学名:Najaatra)为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中大型前沟牙类毒蛇。头椭圆形,与颈不容易区别。受到惊吓时常直立起前半身,颈部平扁扩大,做攻击姿态。颈后有一宽大的白色饰纹,形态较为

中华眼镜蛇(眼镜蛇科眼镜蛇属动物)一般指舟山眼镜蛇。

舟山眼镜蛇(学名:Naja atra)为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中大型前沟牙类毒蛇。头椭圆形,与颈不容易区别。受到惊吓时常直立起前半身,颈部平扁扩大,做攻击姿态。颈后有一宽大的白色饰纹,形态较为多变。体背面黄褐色、深褐色或黑色,具若干条白色横纹,少数个体无横纹或不明显。

多于白昼活动,容易见到于农田、灌丛、溪边等地。捕食蛙类、蜥蜴、蛇类、鸟类、鱼类等。在中国长江以南大多数省区均有分布,中国以外分布于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。

中华眼镜蛇特征及生活习性

1、形态特点

色斑

颈背可见双片眼镜状斑纹,部分个体眼镜状斑纹不规则或不显。体色一般黑褐色或暗褐色,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,幼蛇多有之,随年龄增长渐模糊不清甚至全无;腹面前段污白色,后部灰黑色或灰褐色。典型斑纹是在腹面前段基色浅淡的基础上,大约在第10枚腹鳞前后有一道3~4枚腹鳞宽的灰黑横纹,在此横纹之前数枚腹鳞两侧各有一粗大黑点斑。

鳞被

中等偏大的前沟牙类毒蛇,察看标本最大全长雄性1571(1330+241)毫米,雌性1488(1320+168)毫米。头呈椭圆形,与颈区别不明显。没颊鳞;眶前鳞1枚,眶后鳞3枚(少数2枚,个别1枚);颞鳞2+2或2+3枚(个别后颞鳞为4枚);上唇鳞7枚(2-2-3式),第三枚最高大,前接鼻鳞后入眶;下唇鳞8枚(个别9或7枚),前4(个别为3枚)枚接前颔片;颔片2对。背鳞平滑,23(21~27)-19/21-15行;脊鳞两侧数行较窄长,斜列;腹鳞159~177枚;肛鳞完整(少数二分);尾下鳞39~53对。 前沟牙之后有普通上颌齿1~3枚。

半阴茎

半阴茎两叶状,细长。被密集的小刺覆盖,在近端较小且稀疏,远端更大且密集。精沟沟唇明显,密布小刺。未外翻时半阴茎可达第10~12对尾下鳞,在第6~9对尾下鳞分叉。外翻状况下半阴茎可达第29~30对尾下鳞,在第11~14对尾下鳞分叉。

2、生活习性

生境

栖息于海拔70~1630米的平原、丘陵和低山。容易见到于农田、灌丛、溪边等地。

洞穴

舟山眼镜蛇的洞穴多在黄土丘陵的山坡、坟堆向阳处,或在竹林和灌木丛中。洞口直径小的有3~10厘米,大的可达10~27厘米。洞口总是有杂草或小灌木遮蔽。坑道内径在15~20厘米左右,深达100~300厘米,有些有副洞。洞内常有枯草窝,非常可能是借助野鼠或野兔的洞。舟山眼镜蛇也能借助已有些某种洞穴(如青蛙洞或松土的裂缝)为基础,再钻大而成更深的蛇洞。

活动

多于白昼活动。春秋两季多在洞穴附近活动,而夏天及秋初则扩散到田野、河滨、沟旁、稻田、菜园、路侧,甚至进入房子。活动高峰在5、6及11月,交配和蜕皮的旺季在5、6月。11月将要冬眠时出来晒太阳的频率极高,特别在中午前后。活动的温度范围在8~38.5℃之间,最适合的温度在20~35℃,在7~8℃的环境下便有不少个体死亡了。

捕食

食性广泛,以蛙、蛇为主,鸟鼠次之,也吃蜥蜴、泥鳅、鳝鱼及其他小鱼等。 [7]发现猎物后会先迅速向其移动,头部扫视,攻击前身体前部抬离地面呈直立状,头颈部先后仰再迅速向前下方扑出攻击。攻击后一般不会直接释放猎物,但当它攻击较大的啮齿类动物引起猎物强烈反咬时会释放猎物,然后第三搜寻注毒后的猎物。
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