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尾猴(学名:Macaca arctoides),也称红面猴,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,体重5千克,体长50-56厘米,尾极短;颜面部常为暗红色或带紫红色斑块;体色深暗,后背多为暗褐黑色或暗橄榄棕褐色,腹面稍浅于后背,亦为暗棕黄色。中国西南一带的短尾猴头顶棕色较重,而产于东部者其头顶褐色显著。尾巴短得出奇,还没后脚长,仅为体长的十分之一,而且被毛稀有,因此又有“断尾猴”之称。 [1] 主要栖于1500-3000米的原始阔叶林、针阔混交林或竹林地带。食性较杂,既取食野果、树叶、竹笋,也捕食蟹、蛙等小动物。分布于中国的华南及西南区域、孟加拉、柬埔寨、印度等国。是CITES附录Ⅱ。
宠物的形态特点
短尾猴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,短尾猴的颜面宽阔,头骨相对较宽,有明显的眉脊。体形浑圆、憨实,四肢粗壮,雄兽的体长为52-65厘米,体重9.9-10.2千克;雌兽的体长为48-59厘米,7.5-9.1千克。前额部分裸露无毛,几乎全部秃顶,呈灰黑色,颊部的毛也较为稀有。乳房、腹部,与四肢内侧的毛稀疏而且颜色较浅,肩部、颈部和后背的毛较为粗糙。胼胝的周围也是裸露无毛。尾巴短得出奇,还没后脚长,仅为体长的十分之一,而且被毛稀有,因此又有“断尾猴”之称。 [3-4]短尾猴的成体头顶毛较长,由中央向两侧披开。两颊和颏下的须毛像兜腮胡子,且其唇下的颏须暗褐色而周围棕白色呈层次分明的半月形。成年雄猴颜面鲜红色,老年紫红色,幼体肉红色。成体眉毛多呈棕黄色,老年猴面部出现白毛,常伸向鼻侧。耳较小,尾短光秃无毛。体背毛色棕褐,披毛较长,腹面略浅;体毛长而密,成年猴毛长8-12cm,其毛色在幼年为淡褐色,将来渐渐变深,至成年为深褐色,但胸腹部及四肢内测较淡,呈淡棕褐色。成体在中国西南一带的短尾猴头顶棕色较重,而产于东部者其头顶褐色显著。 [5]
短尾猴的长相和藏酋猴十分相似,以至于不少书中都把它们混为一谈,也有人觉得它们是同一个种的不同亚种。但,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也有不少,比如短尾猴比藏酋猴的体形小,体毛较长而稀疏,为黑褐色或朱古力色,所以在华南区域俗称为“黑猴”或者“泥猴”。另外,短尾猴雄兽的生殖器也独一无二,阴茎扁而长,呈矛状,长度约为40毫米,还会发出会一种难闻的藓臭气味。但短尾猴与藏酋猴不一样的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,是成体的面部均有鲜红色的斑块,有的老年个体还转为紫红色或者黑红色,所以又叫红面短尾猴、红面猴、红脸猴等。